三明市福建省直轄市,中國著名的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,位於武夷山與戴雲山脈之間的閩西北山區,是福建省新興的工業城市和重點的“綠三角”旅遊區。三明歷史悠久,各縣、市都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遺物,尤其是清流境內狐狸洞的“清流人”古人類化石,把福建人類活動的歷史從過去的六、七千年前已推到一萬年以前。獨特的歷史和地理環境,使得三明市(寧化石壁)成為中國歷史上由北向南客家大遷徙的中轉站,被譽為“客家的搖籃”。三明,素有“綠色寶庫”之譽。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之冠的“甯化古杉木王群”;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──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和將樂龍棲山、沙縣蘿蔔岩楠木林、永安天寶岩等四個自然保護區,並以珍稀動植物繁多而馳名。 三明物產豐富,竹、木、菇、閩筍、建蓮、金桔、獼猴桃、花柰、天然寶石以及“汀州八幹”的明溪肉脯幹、寧化辣椒幹、田鼠幹在國內外久負盛名。
三明境內最早的縣建制是三國吳永安三年(西元260) 析建安縣東部地置將樂縣,西部地置綏安縣,屬建安郡。晉義熙元年(405)改綏安縣為綏城縣。並于延平縣南鄉沙源地置沙村縣。 1964年三明縣恢復為明溪縣。1970年尤溪、沙縣、將樂、泰甯、建寧5縣劃歸三明專區,同年12月三明專區改名三明地區。1983年撤銷三明地區,三明市複為省轄地級市,市區設三元、梅列區。1984年永安撤縣建市。 三明有相當豐富的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,在將樂、明溪、寧化、清流、大田一帶的溶洞內,遺存有13處2萬年以前的化石遺址,其中清流狐狸洞的人牙化石填補了福建省舊石器考古的空白。商周古文化遺址有650處,古建築中的市區宋代木構建築“正順廟”、泰寧……
三明物產豐富,品類繁多,獨具特色;重點發展的旅遊食品有:泰甯的金湖銀魚,將樂的龍池硯、西山紙,建寧的蓮子、茶樹菇、黃花梨,沙縣的板鴨、冬酒、竹涼席,永安的貢雞、明筍乾、吉山老酒、貢川草席,清流的剪鑽,大田的糟兔、絞股藍茶,寧化的酒娘及名列“閩西八大幹”的寧化辣椒幹、老鼠幹和明溪肉脯幹等。 明溪肉脯幹有"三老"、"秋榮"、"榮興"、"老羅記"、"華鷹"、"正茂"等品牌,各種口味、包裝都有。正茂香腸。 清流"蔬珍"筍乾、筍絲、酸菜幹、苦菜幹、黃花菜、黑筍乾、巴西菇、花菇告示;嵩溪豆腐皮、清津牌純天然葛粉絲、九龍湖魚幹,"9利"茶籽油。 客家傳統美酒"客源酒娘"、天然純淨"老鼠幹"、寧化山茶油、筍乾、花菇、茶樹菇、紅菇、豆腐皮。 梅列區 草菇、老抽、香酥、白米醋、老抽王、黃豆油等三星公司的"龜龍"牌系列食品。健盛公司的天然水煮筍、豬肚菇、小白菇、珍稀菇、茶樹菇。 將樂縣 洋窠熟筍乾、苦瓜茶。 沙縣 鄭湖板鴨和浩田板鴨以及夏茂特產"辣倒神"牌辣醬;沙縣富口"老情人"豆幹、麻辣豆幹、豬肉幹、素牛肉、鹵花生。 三元區 農旺出品的筍脯分"五香"、"麻辣"兩種口味;原野食品筍片、脆筍、鮮菇;水煮筍、清水筍。 永安市 永安玉筍、清水鹽筍、清水苦筍、香辣苦筍、安貞粉幹、含笑餡餅。 泰甯縣 大金湖盛產各類天然淡水魚,如金湖白魚、魚條、魚片、翹嘴魚、槍魚、桂魚、鯉魚、黃安等十幾個品牌。 建寧縣 省著名商標"文鑫":西門蓮子、皇家貢品建蓮蓮子(禮品)、紅棗桂圓蓮子糊、建甯白蓮、建甯蓮子、孟宗筍乾品牌產品:金絲筍、閩絲筍、水煮筍、鳳尾筍、水煮筍乾(禮品)。 大田縣 阿佳野菜、魚腥草茶、絞股藍茶、苦菜茶、金針菜、絞股藍珠茶、脫水苦菜、玫瑰茄、苦菜幹;上京仙人掌面幹。 尤溪縣 珍珠筍乾、茶樹菇。